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 > 正文

日本战国史·花之乱(18)黎明的曙光

永禄之变

永禄八年(1565年)五月一日,三好重存率领家臣三好长逸、松永久通正式出仕幕府将军足利义辉,三好重存与松永久通均受赐了将军名字的上字“义”字,改名为三好义重与松永义久。由于

五月十八日,三好义重再度与松永久通等人率军一万余进入洛中,分别于知恩寺、相国寺常德院着阵。此时丹波国人、六角家等反三好势力均没有异动,三好义重率领如此庞大的军势进京,实在有些令人怀疑。足利义辉虽然对此也有些疑惑,但是自认为是天下武士共主的他却没有因此提高警戒。

五月十九日上午,三好义重、松永久通突然对足利义辉的御所发起攻击,足利义辉亲自拿着薙刀与太刀作战,一番激战过后,三好军士兵讨杀了时任幕府将军的足利义辉,同时遇害的还有足利义辉的母亲庆寿院、弟弟鹿苑院周暠。

根据军记物的记载,曾师从日本战国时代剑豪冢原卜传学习剑术的足利义辉,在临死前将自己珍藏的宝刀一一插在了身边的地上,挥刀与三好军交战,手上的刀砍钝以后,便丢至一边,拔出另外一把继续奋战,接连砍死了三十几人。虽然现如今有人以此来说明足利义辉这个“剑豪将军”是个名副其实的武家栋梁,但是这个故事其实只是江户时代的人们编造的,目的也不是称赞足利义辉,而是教导当时的武家子弟,只有匹夫之勇而无人君器量的主君是没有前途的。

足利义辉被讨取的消息震惊了当时日本的各大势力。要知道,三好义重的做法与“嘉吉之乱”、“本能寺之变”这样的暗杀主君不同,而是在大白天正大光明地攻击幕府将军的御所,将其杀死。杀死足利义辉以后,三好义重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三好义继”,松永久通也舍弃了足利义辉下赐的“义”字,将名字改回了久通。

弑主之谜

三好义继为何要杀害主君足利义辉呢?根据以前的通说,足利义辉回归京都以后开始着手恢复幕府的权威与职能,这样的做法影响了三好家对山城国的支配,再加上足利义辉积极地参与各地大名的外交事务,命大名们停止战争上洛奉公,引起了三好家的警觉。于是,三好义继便决定以清君侧的名义“御所卷”(兵谏),顺便拥戴堺公方足利义维之子足利义荣为主,只是兵谏的时候稍微不小心用力过头把将军给干掉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自政所执事伊势氏被足利义辉清除出幕府以后,室町幕府的政所就一直处于半瘫痪的状态,根本难以处置各种纠纷。永禄六年(1563年),清水寺与本国寺因为清水寺山发生了纠纷,最终两寺并没有按照惯例寻找幕府介入,而是向三好长庆的代官松永久秀递交了讼状。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时下山城国住民对三好家的认可程度远高于室町幕府,足利义辉根本没有条件插手山城国的事务,更别提影响三好家的施政了。再者,三好义继杀死足利义辉以后,并未对政所执事摄津晴门下手,这说明三好家压根就没有把摄津晴门放在眼里,因而这次攻击将军御所的行为,与先前室町大名们的御所卷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一边,当时各地的战国大名虽然与足利义辉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是足利义辉的种种骚操作却也让大名们对将军有一些不满。比如足利义辉在与毛利家外交的同时,赐予大友家北九州诸国守护职与九州探题之职,使得毛利家占领北九州的旧大内家领国的想法成为了泡影。再比如足利义辉认可上杉谦信继承关东管领、介入信浓国事务,但是没多久将信浓国守护职赐给了上杉家的敌人武田信玄,给武田家统治信浓国提供大义名分。除此以外,毛利家在西国继续着与尼子家的合战,上杉谦信也深陷于与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的战争中,这些远国的战国大名短时间内根本无法也没有意愿上洛,对三好家造成不了威胁。

从足利义辉死后的情况来看,当时三好义继并没有拥戴足利义荣上洛的迹象,这说明至少在杀死幕府将军足利义辉以前,三好义继压根就没有想拥戴其他足利氏支流取代足利义辉的地位。

既然通说中的说法被否定,那三好义继杀害将军的目的究竟为何呢?

其实从三好义继的改名中就可以窥视一二,杀死足利义辉以后,三好义继将名字改为“义继”,其中“继”字即是三好义继表达三好家想取代足利家成为新的武家共主的意愿。教兴寺合战后,幕府将军足利义辉将女儿送入三好家做人质,两家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同时三好家的家格不断地上升,足利家拥有的,三好家也全都有,比如摄关家外戚、获赐日本皇室的“桐纹”使用权、有权直接向天皇申请改元等等。正是这样的原因,让三好义继产生了三好家与足利家已经平起平坐的错觉,杀死足利义辉后,三好义继仍旧使用河内源氏嫡流的通字“义”字,而松永久通为了表示自己低主君一等,才舍弃了“义”字。

在三好长庆时代,虽然足利义辉、细川晴元多次背叛三好长庆与之交战,但是守护代出身的三好长庆始终摆脱不了旧身份秩序的束缚,即便三好家多次击败足利义辉、细川晴元,三好长庆也不敢公然弑主。而三好义继就不大一样了,他本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公子,上洛之际三好家正如日中天,早已摆脱守护代家格,因而他对足利义辉也没有多少君臣之间的感情。年轻的三好义继不知道父祖们创业的艰难,而是一心想站在公家与武家的顶点,这才会不顾后果地做出弑主的行为。

诸国大名的动向

在通说中,松永久秀是怂恿三好义继杀死足利义辉的幕后黑手,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永禄之变”发生时,松永久秀仍在多闻山城内居住,而三好长逸等人为了排除松永久秀对三好家的影响力,压根就没有通知他。

得知三好义继公然弑主,自己的儿子松永久通还掺了一脚之后,松永久秀立即派人将在奈良兴福寺出家的足利义辉的弟弟一乘院觉庆(足利义昭)保护了起来。

松永久秀是自三好长庆出任越水城城主时代以来的家老,与六角家、畠山家这些反三好家势力也有过往来,深知创业的不易,也知道三好义继的弑主行为是前所未有的暴行。正是因此,身为三好家重臣的松永久秀,为了日后避免遭到支持足利义晴、义辉父子的大名们的攻击,才会下令保护一乘院觉庆,将来或许有机会能拥戴其上洛继承征夷大将军之职。

除了松永久秀以外,畠山家的重臣安见宗房也向上杉家的家臣去信,控诉三好家的弑主行为。足利义辉的伯父大觉寺义俊也请求上杉谦信以“再兴天下”为名举兵,与畠山政赖(畠山高政之子)、朝仓义景、武田义统、六角义贤、织田信长等人组成“三好包围网”,讨伐三好家。大家之所以对上杉谦信如此期待,是因为当时流传上杉谦信在永禄二年(1559年)上洛时,曾答应过将军足利义辉将来会讨伐三好家,再兴室町幕府的传言。

然而,此时的上杉谦信陷在与北条氏康、武田信玄的战争之中。近国的大名中,朝仓义景正在试图将朝仓家的势力扩张至若狭国,因而朝仓家、若狭武田家根本就不重视京都的动态。六角义贤因为前一年的“观音寺骚动”导致六角家衰弱,也没有余力出兵。美浓国的一色家(斋藤家)与三好家曾经是同盟,加入讨伐三好义继行列的可能性极低。织田信长倒是愿意上洛,但是被一色家给堵在了半路上,织田军也无法进入京畿。

三好家分裂

永禄八年(1565年)八月五日,一乘院觉庆在哥哥的奉公众细川藤孝等人的协助之下,逃离了松永久秀的监视,抵达了近江国的和田城。在一乘院觉庆出逃的三天前,松永久秀的弟弟内藤宗胜也在丹波国战死,松永家在三好家内的势力急转直下。

十一月十六日,三好长逸、三好政胜、石成友通与高屋城的三好政康等人商议之后,率军进入三好义继的居城饭盛山城,杀死了三好义继的奉行人长松轩淳世等人,逼迫三好义继放逐松永久秀、松永久通父子。在松永久秀失势以后,石成友通继承了松永久秀的地位,因而三好长逸、三好政胜、石成友通三人被称为“三好三人众”。

失势的松永久秀立即与拥戴一乘院觉庆的畠山政赖结盟,同时还拉拢了三好义继的弟弟松浦孙八郎加入己方。永禄九年(1566年)二月十七日,畠山、松浦联军与三好军在堺附近的上野芝交战,三好军不敌败北,堺落入了畠山政赖、松浦孙八郎的手中。与此同时,与松永久秀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摄津国人也纷纷举兵,摄津国泷山城、越水城、胜龙寺城、山城国的西院城都加入了松永久秀的一方,三好义继、三好三人众的势力被压制在了饭盛山城至芥川山城一带。

三好家的内斗让一乘院觉庆察觉到了上洛的机会,他让侧近和田惟政、细川藤孝与尾张国的织田信长、三河国的德川家康联络,请求二人派出军队参阵,随后又积极地与朝廷外交,于四月二十一日叙任从五位下左马头,改名足利义秋(后改为足利义昭,下文统一用足利义昭)成为钦定的下一任幕府将军。六月八日,松永久秀方的筒井平城陷落,根据《多闻院日记》的记载,同城中有一部分军势是“尾张国人”,说明织田信长早已派出小规模军势进入京畿支援足利义昭了。

七月十三日,足利义昭给若狭武田氏发去了催促参阵的御内书,伯父大觉寺义俊也向大和国的国人十市氏发去书信,同时拉拢了伊贺国守护仁木氏。另外,织田信长一度尝试率领大军上洛,但是却在美浓国被三好家的盟友一色龙兴派出的军队堵截,最终失败。

阿波三好家

永禄初期的三好家势力非常庞大,涉及京畿、四国十余个分国。三好长庆以饭盛山城、芥川山城作为三好家在京畿的根据地,重用家臣松永久秀、三好长逸统治畿内,此即三好家的宗家,而三好长庆的弟弟三好实休以阿波国的胜瑞馆为中心,任用三好康长、筱原长房等家臣统治四国与河内国南部,此即三好家的分家阿波三好家。

在三好三人众发动政变之际,阿波三好家在河内高屋城的代官三好康长站在了三好三人众的一方,然而在阿波国的另外一个重臣筱原长房则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举动。在三好义继丢失堺港以后,堺公方足利义维之子足利义荣前往淡路国的志知,准备渡海上洛,筱原长房则率领两万五千人的阿波势军队先行渡海抵达摄津国兵库津,随后攻陷了泷山城与越水城。

与三好义继、三好三人众不同,筱原长房选择的路线与松永久秀一样,他也不想白白浪费足利将军家对全国的影响力,想通过拥戴足利氏出身的足利义荣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由于足利义昭、足利义荣等足利家出身的人开始介入,导致畿内的局势由三好家内讧扩展至

三好义继的举兵

永禄九年(1566年)六月,三好义继占据了优势,便公开了养父三好长庆的死讯,于二十四日在真观寺为三好长庆举行的葬礼。

进入七月以后,局势开始对松永久秀不利起来,畠山政赖、根来寺相继与三好三人众和谈,松浦孙八郎随后也背离了松永久秀。七月十三日,山城国的西院城陷落,十七日,摄津国胜龙寺城、淀城陷落,除了大和国以外,还支持松永久秀的势力已经寥寥无几。八月二十九日,三好三人众派出三千军势攻入近江国,足利义昭不得不离开近江国,经过朽木谷前往若狭国依附妹夫武田义统。

九月二十三日,足利义维与两个儿子足利义荣、足利义助渡海抵达摄津国,在筱原长房的拥护下进入了越水城。次年永禄十年(1567年)正月五日,足利义荣叙任从五位下左马头,在官位上与足利义昭对等,也成为了幕府将军的继承人。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三好义继却在二月十六日背离了三好三人众与阿波三好家,加入了松永久秀的一方。原来,三好三人众为了对抗松永久秀一党,与阿波三好家结盟,这样一来三好家宗家就必须也举起支持足利义荣的大旗。前文提过,三好义继弑杀足利义辉的原因便是想取而代之,但是三好三人众却背其道而为拥立足利义荣,如此一来原先的计划失败不说,三好义继还背上了一口弑君者的黑锅。

二月二十八日,三好义继对畿内国人表示,松永久秀乃是大忠之臣,然后严加批判三好三人众的不法行为。三好义继举兵之后,松浦孙八郎、畠山政赖等也立即加入了三好义继的一方,畿内的局势转变为三好家宗家、松永久秀拥立足利义昭对抗阿波三好家、三好三人众拥立的足利义荣。

信长的“天下布武”

织田信长在旧日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个不拘泥于常理,轻视旧贵族、旧势力的革新者,然而随着近年来对织田信长的研究愈加深入,信长的形象越来越饱满,也从一个蔑视幕府的革新者,成为一个幕府的忠臣。

在永禄之变后,织田信长便立即表示自己会站在足利义昭的一方,并且还曾多次尝试打通尾张国与近江国和田城之间的通路,支援足利义昭。不过,由于美浓国的一色义栋(斋藤龙兴)是三好家的盟友,所以在一色家的阻击下,织田信长的计划最终没有成功。

永禄十年(1567)八月一日,有着“美浓三人众”之称的稻叶一铁、氏家直元、安藤守就三人背叛了一色义栋,加入了织田信长的一方,给织田家送去了人质。织田信长随后立即出兵,包围了一色义栋的居城稻叶山城。九月,稻叶山城开城投降,一色义栋与家臣长井道利等人退往伊势国的长岛,美浓国大名一色家(斋藤家)灭亡。

十月十三日,上杉谦信给织田信长送来书信,祝贺信长平定美浓国,大约在此期间,织田信长也开始使用刻有“天下布武”四个字的印判。

早年“天下布武”曾被解读为织田信长想要以武力平定天下的意思,然而织田信长的印判除了对家臣的书信使用以外,在与大友宗麟、毛利元就、伊丹忠亲、上杉谦信、佐竹义重、武田信玄、伊达辉宗、田村清显等战国大名的书信中都能看到。若信长真的是想“以武力统一日本”的话,那对这些大名使用这个印判,岂不是相当于对他们宣战?从织田家的外交方针来看,织田信长当时与诸大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自然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其实,通过对当时史料的解读就会发现,室町时代的人们口中的“天下”指的不是整个日本,而是室町幕府所在的京畿。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其实指的是平定京畿,拥戴足利义昭复兴室町幕府,恢复武家在“天下”的统治。

来自岐阜城的使者

永禄十年(1567年)四月十二日,三好义继进入了松永久秀的居城多闻山城,十八日,三好三人众与反大和国的反松永势力筒井顺庆结盟,组成联军侵入了大和国。两军之后一直在南都奈良反复交战,但是谁也没能力击败另一方。

八月二十五日,饭盛山城守将松山安艺守被松永久秀调略。九月,畠山政赖、根来寺给多闻山城派来了援军,三好义继、松永久秀随后于十月十日夜袭三好三人众方布阵的东大寺大佛殿,击败了三好三人众。然而,这一次的战火却烧毁了东大寺的大佛,这也是自“治承·寿永内乱”平重盛烧讨南都以来,东大寺第二次在战火中烧毁。

十一月三日,朝廷派出使者劝修寺晴右、山科言继等人前往摄津国富田的普门寺,负责交涉让足利义荣出任将军之事。次年永禄十一年(1568年)正月,朝廷正式决定让足利义荣出任次任征夷大将军。虽然足利义荣在二月六日给朝廷献上的“将军宣下费用”中夹杂了不少恶钱,不过朝廷还是在二月八日下达了旨意,足利义荣则在二月十三日于摄津国富田接受了宣旨,正式出任征夷大将军之职。

另外一方面,得知足利义荣动向的足利义昭非常着急,他多次向越前国的朝仓家派出使者,希望调解朝仓家与加贺国一向一揆的纠纷,然后派遣军势上洛。遭到朝仓家拒绝以后,足利义昭于十一月二十一日亲自前往一乘谷的朝仓馆劝说。永禄十一年(1568年)足利义荣出任征夷大将军后,足利义昭与朝仓义景一同在三月六日给上杉谦信派去使者,希望调解上杉谦信、武田信玄、北条氏康之间的战争,以便更好地支援京畿。另外,足利义昭还给西国的吉川元春(毛利元就之子)去信,希望吉川元春能够说服毛利元就出兵上洛。

然而,毛利家仍然处在与尼子家的战争之中,并不想响应足利义昭,上杉谦信则因为武田信玄煽动越后国国主本庄繁长叛乱而疲于国内的战事,也没有余力上洛。足利义昭的上洛命令根本无人响应,归洛的日程似乎也是遥遥无期。

就在足利义昭一筹莫展之际,朝仓馆迎来了一名来自美浓国岐阜城的使者,这名使者带来了曾被足利义昭予以厚望的织田信长的消息——织田家已经平定美浓国、尾张国与北伊势国,决定拥戴足利义昭上洛就任征夷大将军,驱逐逆贼三好三人众与足利义荣,重现室町幕府的荣光。

除了织田信长以外,织田家的盟友浅井长政、德川家康也表示愿意出兵协助足利义昭。喜出望外的足利义昭这时才将自己的名字从“义秋”改为“义昭”,在确定朝仓家不会出兵以后,足利义昭于七月离开了朝仓馆,在织田家家臣们的拥戴下进入了美浓国岐阜城下的立政寺之中,接受了织田信长的觐见。

永禄十一年(1568年)九月七日,织田信长召集尾张国、美浓国、伊势国的军势,自岐阜城出阵,与德川家康、浅井长政等战国大名拥戴足利义昭为主,举起了上洛的大旗。随着畿内扬起了织田家的木瓜纹旗帜与信长的永乐通宝旗印,畿内的住民以及日本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